鹤壁市淇滨区积极推进残疾人工作进社区(村)工程
来源:鹤壁市淇滨区残联 发表时间:2013-12-12
鹤壁市“爱心助残•幸福家园”残疾人工作进社区(村)工程活动在试点开展以来,淇滨区积极响应,选择福源社区、怡乐园社区为“爱心助残•幸福家园”残疾人工作进社区(村)活动试点社区,使该活动走在前列。
利用社区基础平台作支撑,选聘了优秀残疾人担任残疾人专职委员,兼职残疾人社区康复协调员、就业指导员、文体活动指导员,建立了“五站一平台”残疾人康复服务站、维权服务站、辅具器具服务站、爱心书屋、助残志愿者服务站等五个服务站,完善了残疾人服务和活动平台。围绕活动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了工作制度,初步探索了残疾人工作进社区(村)工作模式,为每个残疾人建立档案,提供了“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淇滨区总结了推进残疾人工作进社区(村)工作的四点体会。
一、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市改革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将残疾人工作融入社区,便于改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环境,有利于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和谐氛围。社区是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共同体,一般社区建成后即有一定规模,将残疾人工作融入社区,起到资源共享,节约建设资金双重作用。
二、营造家庭氛围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更应该得到关心和帮助。他们多数家庭贫困、住房面积小,五站建设让残疾人能像正常人一样走出封闭的小家庭,让更多的残疾人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得到政府的关爱,为社区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残疾人到康复服务站、辅助器具服务站、爱心书屋学习、锻炼,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倍感温馨,通过交流、沟通,化解了纠纷,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
三、强化基层组织
残疾人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工作,上面布置任务千条万线,基层贯彻落实一根针。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解决了基层“无腿”问题,便于实现基层残疾人工作“平板化”托底服务。
四、架起心灵的桥梁
残疾人工作进社区(村)工作,拉近了残联与残疾人之间的距离,一是残疾人专职委员由于自身残疾,更热爱残疾人工作,工作中更容易带着爱心和感情工作,更便于了解残疾人心理和需求;其二,残疾人专职委员有时间走访残疾人家庭,开展摸底排查,将每一个残疾人的家庭自然状况和需求记录下来,建立残疾人的档案,对社区的残疾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其三,残疾人专职委员经过学习、培训,更容易成为盲人的眼、聋哑人的耳、肢残人的手和腿,精神残疾人的心,全方位地为残疾人服务。
来源:鹤壁市淇滨区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