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1983年《中国青年报》的这篇文章让张海迪家喻户晓,她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见证者、受益者,如今更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服务者、引领者。《中国残疾人》杂志2018年第12期邀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为这场伟大的变革撰写了卷首语。
文_张海迪
至今我还记得,1978 年冬天,有一天,我在收音机里听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那一刻,我的心底忽如一夜春风来,充满了激动和希望。我和很多人一样,对改革开放充满了期待,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转眼40年过去了,我亲身经历了生活中发生的深刻变化,深深感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特别是给中国残疾人带来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40 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邓朴方同志等一批残疾人事业的开拓者克服重重困难,开创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新局面,在不断探索、创造中发展。40 年的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进程中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描绘了残疾人走向小康生活的美好愿景。
30年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把为残疾人谋福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承担起“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纽带。从此,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残疾人曾被称为“残废人”,而今,很多人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并且在各项事业中建功立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无数残疾人兄弟姐妹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前行,他们所展现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改革大潮中美丽的浪花。
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样,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最重要的是,很多残疾人摆脱了贫困,在过去的五年中,又有500多万残疾人实现脱贫。近年来有2100万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得到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得到了康复服务。过去很多残疾人得不到上学的机会,今天,残疾孩子不但能入学,每年还有几千名残疾人走进大学校门。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民生政策和制度,为残疾人的生活播下了幸福的种子,今天已经开花结果。
“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平等、参与、共享”的崇高目标正在实现。无数残疾人工作者为实现这一理想艰苦奋斗,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维护残疾人的尊严,解决残疾人的困难,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呼吁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开创了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工作者始终恪守“人道、廉洁”的职业道德,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擎着火把为千千万万的残疾人照亮了生活的路。今天,中国残疾人事业已经成为国际残疾人事务的重要参与者。
回首40年,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为残疾人谋福祉。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为遵循,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残疾人事业的决策部署,更加贴近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生活。展望未来,相信在新时代残疾人工作一定充满新的希望,期待我们共同努力,让更多的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孩子得到更好的康复,为融合社会创造条件。残疾人兄弟姐妹要更加充满信心,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为残疾人创造生活的奇迹,我们会有更好的辅助器具,帮助残疾人去行走,去奔跑,实现更多的愿望。2020年全国人民要实现全面小康,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为残疾人迈向小康铺好每一块砖,开好每一条路,架好每一座桥。在驶向美好未来的列车上,决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亲爱的残疾人兄弟姐妹们,前方就要到达小康站,那里是更美丽的树树春花的好光景……
来源:《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