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等6部门共同印发《着力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的实施方案》
2018年1月7日,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印发《着力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问题和工作要求,提出更加有力、更加精准的政策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贫困残疾人的民生改善和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作出指示要求,他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因病、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他强调,“从群体分布看,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需要通过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来实现脱贫。”“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把贫困老年人、残疾人等作为群体攻坚重点,把因病致贫返贫和住房安全作为工作攻坚重点,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中央在推动脱贫攻坚进程中,将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总体布局,把贫困残疾人作为群体攻坚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扶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中,首次将“解决因残致贫问题”列入中央文件,并提出了更有效、更具体的扶持政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脱贫攻坚新部署新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结合当前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突出困难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讨论,共同研究制定了《方案》。《方案》的制定实施将有力推动解决当前因残致贫家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既是对将贫困残疾人作为群体攻坚重点精准施策的再聚焦、再精准,更是确保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的重要举措。
《方案》进一步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贫困残疾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以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数据与政府扶贫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比对结果为基础,要求相关部门瞄准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和问题,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逐一进行核实,对符合条件但未纳入相关政策保障范围的,要逐一落实相关扶贫政策。
《方案》进一步强化了对贫困残疾人的兜底保障措施。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进一步降低贫困残疾人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为贫困重度残疾人看病就医提供便利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把建档立卡中因残致贫家庭作为重点,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适当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的生活补贴标准,适当扩大有护理需求的精神、智力残疾人的护理补贴范围。
《方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逐步解决成年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等残疾人的长期照料养护问题。这有望破解当前制约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解困最大难题,提出要对16岁以上有照料护理需求的重度残疾人提供照护和托养服务,并充分利用乡村养老机构、福利设施、医疗机构、农村集体闲置资源和闲置农房,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等综合措施,为其提供集中养护或日间照料、邻里照护等相关服务,降低他们的家庭照料护理支出成本,释放家庭劳动力,改善其基本公共服务状况和生活质量。
《方案》进一步明确要逐一解决贫困家庭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问题。要求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和未入学原因,逐一制订教育安置方案,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逐一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安置工作,加大对贫困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提高补助水平,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入学。
《方案》强调,要让因残致贫家庭更好地享受资产收益扶贫政策。在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形成的设施农业、光伏、水电、乡村旅游项目等资产收益折股量化,以及土地流转、宅基地使用、资源开发形成的资产收益分配过程中,优先配置因残致贫家庭,对确定为兜底脱贫户的因残致贫家庭,可适当提高资产收益配置比例。
《方案》还提出要进一步加大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的实施力度,加大贫困残疾人脱贫典型的宣传,引导激励贫困残疾人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残疾人残有所助,更有获得感,确保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奔小康。
来源:中国残联